“吃水不忘挖井人,幸福不忘共产党!如今,恩义文化已经深入到大家的骨子里。”1月23日,在巴中市恩阳区观音井镇万寿村,昔日的贫困户、如今的农家乐老板顾文礼乐呵呵地说,“我能当老板,全靠党的政策好!”
奋力脱贫攻坚,2017年恩阳区成功实现区“摘帽”;狠抓绿色发展,2018年被授予“中国芦笋之乡”、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”……近年来,面对全面奔康、乡村振兴等新的历史任务,恩阳以恩义文化为抓手,促进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,创新性发展,点燃了乡村创新创业的热情,激发“我要发展”的内生动力,促进了农村农业发展。
赋予恩义文化新时代内涵
“恩重义阳山,情深恩阳河。”恩阳,古称“义阳”,以位于境内的义阳山而得名,悠久的历史和淳朴的民风孕育了当地的恩义文化。
步入新时代,恩义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。恩阳区旗帜鲜明地提出,大力弘扬“知情义、懂感恩、要阳光”的恩阳精神,赋予了恩义文化新的内涵。
顾文礼过去常年在北京、天津、河北等地打工,因为身体先天性二级残疾,打工收入仅仅能够贴补家用。2014年初,在扶贫干部的鼓励下,他返乡谋发展,种蔬菜、喂生猪、养鸡鸭、种药材,当年纯收入达到近2万元,2015年成功脱贫。通过易地扶贫搬迁,2017年1月一家人搬进了漂亮的新房。2017年11月,顾文礼办起 “顾氏农家乐”,截至目前收入突破50万元。
“没有结对帮扶领导的关心慰问、没有农技干部的技术指导,我就不可能脱贫。”顾文礼说,“我们村如今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,在以前是很难想象的。”
为了表达对党和政府的感恩之情,顾文礼决心回馈社会,在为农家乐聘请帮工时,他优先考虑贫困户。去年7月1日,顾文礼还向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,目前已被发展为入党积极分子。
让恩义文化融入谋事创业中
如今,恩义文化已融入到恩阳的每一个角落,走进了谋事创业者们的心里。
2016年2月,在首届川商返乡发展大会上,恩阳区和福建好彩头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投资额为16.5亿元的项目投资合同,好彩头(四川)正式“花落”恩阳。
“2016年10月,好彩头总部正式入驻恩阳区柳林食品工业园,在董事长何敏这位从巴中走出去的企业家带领下,我们想方设法回报家乡。公司在巴中落户后,第一年就纳税7000余万元,公司300余名员工中,95%以上都是本地人。”四川好彩头公司总经办主任杨礼军介绍。
在万寿村村史馆,该村除集中陈列经济发展、脱贫攻坚、家风家训等内容外,还专门用一面墙对全村的“乡贤名人”进行了集中展示。
“这些乡贤为万寿村做出了突出贡献。以巴中市三棵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云生为例,2014年得知万寿村的贫困现状后,他毅然回到家乡发展,不分白天黑夜地艰辛付出,把挣到的钱投入到家乡建设当中,让村民过上了幸福日子。这些从农村出去的带头人,对家乡有很浓厚的恩义情结,这也是我们在村史馆对他们进行集中展示的初衷。”万寿村党支部副书记郑华荣说。
“我们企业也应该感恩。”张云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,“我们将万寿村打造成4A级旅游景区,政府前前后后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在1.6亿元以上,这也是我们做好农旅结合的底子。”
让恩义文化在人与人之间传递
“教你技术发补贴,发家致富好政策;共产党的政策好,全国2020奔小康。帮扶干部多艰辛,每月都来三四回……”连日来,恩阳区群乐镇新河社区老年干部协会编写了感恩教育标语,在入户评比村民环境卫生的同时,张贴在村民们家门口,宣传感恩文化和乡村文明新风尚。
为弘扬恩义文化,恩阳广泛开展了“爱国·感恩·奋进”“新家园、新生活、新风尚”“好儿女、好儿媳、好公婆”等评选表彰活动,选树一批文明友善、知恩感恩、孝老爱亲的先进典型。
乡村振兴,离不开文化振兴。今后,恩阳区将如何进一步大力弘扬恩义文化,助力乡村振兴?恩阳区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,首先,要继续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做好感恩宣讲。其次,让感恩奋进在人与人之间传递。最后,要让恩义文化融入各类活动当中。
“为了进一步弘扬恩义文化,我们计划在春节前筹办一台文艺演出,以此感恩党和政府。同时也让在外本村成功人士回家看看全村的变化,共商乡村振兴事业,并创业投资,带动村民持续增收。”万寿村村主任王廷修说。(《四川农村日报》2019年1月29日头版头条)
|